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回末,毛泽东的两条批语指出宝玉身上既有“同一人生观相互结合的爱情”,亦有“两种人生观相互冲突的爱情”,既肯定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又承认了宝玉与袭人的爱情,说明宝玉爱情的复杂性。毛泽东的批语犀利独到,而且符合文本的客观描写,符合现实的人性特点。毛泽东对宝玉、袭人、黛玉爱情的评价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的。  相似文献   
32.
我国农村扶贫成就举世瞩目。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思想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希望通过互助合作,依靠集体力量摆脱贫困;邓小平提出通过改革开放,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要求通过扶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3.
举例赏析了江泽民同志讲话中“引用”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34.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物 ,也是先进文化的产物 ,在本质上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建党之日起到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第一代领导人为中国的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与探索 :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巨大贡献 ,也有六七十年代失败的惨痛教训和造成的巨大损失。能否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但是党的先进性之所在 ,更是我党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毛泽东创造性思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思维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中国化和中国思维方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思维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思维传统的扬弃和升华,以渊博的学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文化底蕴,以几十年丰富而深刻的革命实践体验为现实依据,同时,也是毛泽东伟大人物个体特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6.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以乡村为中心”观点的提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找到了路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与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完全对立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的诞生。它是解放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雏形。  相似文献   
37.
毛泽东非常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努力引导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使青年和工农相结合,要使青年到实践中接受锻炼,要对青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等一系列方针和方法。这些方针和方法对我们做好今天的青年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廉政建设思想既有诸多共同点,又有一些不同点.形成这些异同点的主要原因是:(1)他们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和理论性格;(2)作为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环境不同,因此构建理论体系的中心也不相同;(3)毛泽东在廉政建设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为邓小平探索廉政建设的新出路提供了历史借鉴;(4)他们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不同,制定的政治路线不同,因而廉政建设所要围绕的中心也不同;(5)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不同,因而采取廉政建设的主要措施也不同;(6)思维方法上的某些差异,使得他们的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归宿不同.  相似文献   
39.
香港学者刘济昆是一位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 ,他将毛泽东一生分为三个时期 ,既从政治人物的角度 ,又从人的角度、诗人的角度予以研究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其研究形式也很有创意。  相似文献   
40.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并就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还是当做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是只记诵其个别结论,还是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做了大量有价值和丰富的论述与说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和光辉榜样,对当代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并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